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“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”这句典故最开始是褒义的。
从前有一位来自西域的年轻人,名为王坡,逢人便夸自家的西瓜甜美多汁。
当时,西瓜对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,还是个新鲜事物。
王坡的主动宣传,获得了不小的反响,生意人纷纷效仿。
而他的名字,也在流传之下,变成了“王婆”。
因此,“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”,最开始,其实是对宣传行为的鼓励。
展开剩余89%这句俗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味的呢?
大概是从商人逐利忘了本心开始吧。
闲着没事的时候,习惯刷刷短视频,看看茶掌柜们的直播,经常能听到不少“有意思”的观点。
比如,昨晚在一个卖绿茶的直播间,主播对着镜头信誓旦旦地说:“咱们绿茶还有一个优势,那就是不用洗茶。
你看,其他家的茶类,什么普洱啊,乌龙啊,白茶啊,喝之前都要先洗一道。
绿茶就不用洗,直接冲水就能泡,非常方便。”
听到这里,真想为其他茶类大喊一句冤枉。
不知道主播说这句话的依据从何而来?
如果是从发酵程度来看,绿茶是不发酵茶,不用洗茶。
那微发酵的白茶和轻发酵的黄茶,不是也可以不洗吗?
如果按照多数人的习惯来看,那么妄下定论便有失公允。
六大茶类中,什么茶一定要洗,什么茶没必要洗,不能一言概之。
《2》
品质优秀的茶叶,本身就足够干净,不需要洗。
以福鼎高山白茶为例,这些茶叶生长在钟灵毓秀的太姥高山。
高山之上,影响茶树生长的五大因素,温、光、水、气、土,样样都格外出色。
在高山云雾的遮挡下,太姥山的紫外线并不强烈,整体环境光照柔和,水汽充足,土壤肥沃,空气清新。
更重要的是,太姥高山人迹罕至,一年四季除了春秋采茶季,采茶工们会上山采茶以外,几乎没有人烟。
远离人世喧嚣的地方,一切都是最原始、最纯净的,不用担心茶树会被污染。
在精细的工艺下,茶青会始终保持这份洁净。
萎凋时,茶青会被薄薄地摊晾在水筛上,这些水筛被要求离地至少70厘米。
这样的高度,能有效避免茶青移动和人员走动时带起的灰尘污染茶叶。
紫外线光是最好的杀菌灯,日光萎凋之后,即便茶青表面附有细菌,也会被消灭掉大半。
剩下的漏网之鱼,则会在烘干时被带走。
用极讲究的工艺呕心沥血制作出来的茶叶,茶掌柜们定然会将它好好储存起来。
因此,高品质的茶叶基本不会有卫生问题。
不仅是白茶,六大茶类中的任何一种都是这个道理。
即便是老白茶、熟普一类需要久存的茶叶,在原料、工艺、仓储都到位的条件下,也压根没有洗的必要。
更何况,时代在进步,市场也在不断规范。
有了相关部门的监管,只要是在正规渠道、正规品牌购买的茶叶,基本不会有食品安全问题。
《3》
如果是为了贪图小便宜,买了三无产品,那茶叶的品质就很难有保障了。
那些卖廉价茶的茶掌柜们,不是在做慈善,相反,是在昧着自己的良心谋利。
低价茶、做旧茶之所以能让茶贩子们趋之若鹜,必然是因为其有利可图。
而这些利润,都来自制茶时不断缩减的成本。
茶青要用外地的、廉价的茶青,它们通常都长在路边,呼吸着混合了汽车尾气的空气,沐浴的不是高山云雾,而是飞扬的尘土。
制茶时,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,日光萎凋的方法也并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。
茶青堆在一起,随便闷一闷,再暴晒一下,就算成了。
这中间混进去的虫子、灰尘、杂质,压根没有人在意。
最基本的制茶成本都省了,储存、包装、运输必然也是一省再省。
这样的手段,省出了利润,却也省掉了茶叶的品质。
遇遇上劣质茶,洗茶只是徒劳。
毕竟洗茶本质上只是将茶叶放在热水中过一遍,并不能把茶叶像洗果蔬那样搓洗。
劣质茶的怪味、异味和叶片中夹杂着的杂质,单靠水冲是洗不干净的。
这样的茶,本就没有多少品饮价值,如果为了洗去杂质再洗上三四遍,茶叶内残留的少得可怜的养分也会被洗掉。
折腾来折腾去,怎么做都是无用功。
《4》
曾经的人们洗茶是因为当时的制茶技术并不完善,洗一洗更卫生,但如今生产规范的优质茶叶,不洗最好。
洗出来的那一冲茶汤,是一泡茶的头道茶汤,倒掉实在可惜。
一些茶友可能会认为,这第一道茶汤,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并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,是可有可无的存在。
但实际上优质的茶叶,内质是极丰厚的,在沸水的激发下,他们的养分会源源不断的释放到水中。
尤其是白茶这类风味原始、白毫丰富的茶。
茶叶表面的白毫一接触到沸水,就会落到茶汤中。
那滋味,是独一份的鲜爽淳滑,不容错过。
喝茶讲究循序渐进,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,茶叶风味的展现会越来越美妙,第一道茶汤,代表了一个好的开始。
而岩茶中,还有一种“还魂汤”的喝法。
就是将泡出来的第一冲茶汤先留着,等到最后茶味变淡,一泡茶都喝完了,再回过头来喝它。
喝着最初的滋味,回忆着此前种种,心情分外美妙。
《5》
这么看来,面对好茶时,洗茶的确是暴殄天物了。
但洗不洗茶终究是个人的选择。
像村姑陈平时喝的高山白茶,因为知根知底,向来不洗。
不少茶友信赖我们,渐渐也抛弃了洗茶的习惯。
从前习惯洗茶的茶友,下次喝茶时,不妨品一品第一道茶汤的滋味。
如果跨越不了心理障碍,不洗茶就喝不下,也不用强求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配资炒股开户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